探索學科項目化新路徑,塑造高階學習新樣態——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校本研修活動 | ||||
| ||||
項目化學習是優化教學方式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學科項目化的實施是將學科知識引向遷移運用的重要過程。打造學科項目,關注學以致用,提升綜合素養,塑造學生高階學習的新樣態,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2022年5月25日,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舉行了主題為“探索學科項目化新路徑,塑造高階學習新樣態”校本研修活動,省教科院派駐附校的科研副校長徐敏娟、省特級教師陸虹、省教科院附校校長唐宇紅分別為教師的實踐探索做了專業引領?;顒蝇F場還有陸虹名師工作室成員和附校教師,線上同步參與活動的有唐宇紅名師鄉村工作室和市科研標兵工作室的成員們以及其他兄弟學校教師。 “希望借助科研的力量,進行美好教育的探索?!碧朴罴t校長致歡迎辭時這樣說。 研修活動共分為學科微項目實踐課、學科項目化方案設計匯報和專家引領三個環節。 教智融合 探學展示第一堂實踐課,省教科院附校蔣舒陽老師和四(2)班學生一起探索《諾曼底號遇難記》。 蔣老師從“閱讀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哈爾威船長怎樣的品質?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切入,帶我們走進了一個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學生通過微項目化自主學習活動從人物的語言描寫等進行品讀,讓我們感受了到了船長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等品質。在分析、推理、追問、評價過程中,學生成為真實的閱讀者。 杭州市天長小學沈琦瑤老師和三(1)班學生帶來了《蜜蜂》一課。 學生們通過微項目學習活動,了解了法布爾做試驗的整個過程,學習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的方法,同時學會了概括和有序表達。最后,成為“小小法布爾”進行了實驗發布會,并有一位位“小記者”進行提問,大膽展示,迸發思維。 課堂展示結束,兩位執教老師進行了微項目教學設計思路的分享。 項目賦能 方案匯報微項目,關注的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關鍵素養、思維發展的把握,最終指向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力的培養。而項目化學習的實施還常常以長周期的學習方式呈現,接下來是省教科院附校周穎老師、王微微老師、鄭煜佳老師從不同角度分享對長周期的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踐。 長周期的項目化學習,是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的一次學習歷程。學生在臺前、老師在幕后,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老師輔以難點的教學。最終指向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向未來 專家引領不論是微項目還是長周期項目,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握好哪些關鍵,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特級教師陸虹老師的點評指導為我們解答了疑惑。 陸老師還向大家普及了項目化學習的四種課程樣態、PBL項目化學習設計的六個維度,非常有指導意義。通過點評和專業引領,明確要將探究的時間還給學生,將學科要素真正落到實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真正的實現學生高階認知的提升。省教科院徐敏娟老師為我們做總結講話。 項目化學習的實踐探索,道阻且長,我們一邊嘗試,一邊總結。徐老師系統地講解了拓展性課程和項目化學習的區別,單學科和跨學科項目化探究的區別。核心概念怎樣找準?思路有二:自下而上,從學生搞不清楚的問題出發;自上而下,從課程標準的角度出發,再次強調項目化學習的背后,核心概念和驅動性問題的重要性,為老師們指明了研究方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谏钊脎`行項目化學習的道路上,以項目撬動教與學的方式更新,探索學科項目化新路徑,引導學生塑造高階學習,以變革思維落實改革任務,培育時代新人。 院校合作,名家引領,線上輻射,校本研修活動是鋪起教師修行之路的一顆顆石子,作為探索者的教師不畏艱辛,勇于思考,積極開拓,讓這場意義深遠的教育變革生根、開花、結果,讓教育真實發生。
撰稿:胡詩宇 供圖:胡詩宇 | ||||
(編輯:) | ||||
【打印本頁】【我要糾錯】【關閉窗口】 | ||||
[全文下載]: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